禀赋效应是指人们对于所拥有的资产或商品会高估其价值的心理现象,会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管理者可以通过多样化投资组合、定期重新评估资产价值、制定明确的投资策略等方式来减轻禀赋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3.3禀赋效应(上)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现代金融学近年来最重要的、最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行为金融学在放松理性人假定下,试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本课程从个体风险决策心理中的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好切入,展示有效市场假说受到的系统性质疑和挑战,诠释有限套利条件下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引发的错误定价和市场异象,以及如何透过资产泡沫和市场崩盘演绎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与恐慌。此外,本课程也对将行为金融的视角拓展到家庭金融、公司金融和金融监管等领域,探索认知、情感、社会文化等因素对金融市场决策与监管行为的影响,系统展示行为金融这一新兴学科的全貌。
文章浏览阅读3.6k次。禀赋效应(如“敝帚自珍”)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它是由RichardThaler(1980)提出的。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因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出卖_禀赋效应
文章浏览阅读1.6k次,点赞23次,收藏23次。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来解释: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损失的敏感度要高于对收益的敏感度。禀赋效应最早由理查德·塞勒(RichardThaler)于1980年提出,他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这一现象的存在。禀赋效应在经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经济学中,禀赋效应可以解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_禀赋效应对于营销策略制定有何启示